高血压病在我国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病甚至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据统计,我国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数总和已经超过2亿,但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只有25%,很多人在发病前期都从未测量过血压,所以,定期测量血压非常必要,是预防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
自己在家测血压不准?可以试试这样做
不同种类的血压计 测量结果存在误差
相信不少人都会在家里购置一台电子血压计,不但节省了去医院的路程和时间,更有利于进行日常家庭监护。但常常有人反映,自己在家测量血压的数值,与医生在医院测量的数值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差甚远。
要想找到二者测量血压数值不统一的原因,就要先了解电子血压计的工作原理。首先,电子血压计测出来的血压值是一种“计算”结果,电子血压计在增加静压的过程中,提取脉动压并描绘与其相对应的曲线,并对曲线的几何形态进行分析,一般认定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静压即为平均压,再通过平均压估算出收缩压与舒张压。
而现在大多数医院的血压计仍采用水银血压计来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水银血压计采用的是听诊法,医生选取被测量者上臂动脉搏动位置,通过听诊器探测动脉被压瘪再逐步减压的过程,当血流冲开血管,发出与心脏搏动相对应的节律音,一般出现的第一音对应为收缩压,末音对应的为舒张压。
相比较来说,水银血压计与电子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有着很大的不同,水银血压计测量出来的是人体比较准确的动脉血压,电子血压计是通过换算测量人体末端小血管的血压,再得出大血管的血压,这其中多了 一次换算的过程,因此测量出来的血压值存在偏差也是合理的,但如果二者测量数值相差过大,还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
使用血压计需要熟练掌握测量方法
血压计种类的不同,测量出来的血压值也会存在差异,除了血压计种类的不同而造成血压值误差原因外,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也是造成血压值存在误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哪些动作会造成数值偏高?哪些又会使测量数值偏低呢?
众所周知,电子血压计分为上臂式、手腕式和手指式,其中最常见的是上臂式和手腕式。在使用上臂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时,如果臂带缠绕的位置不正确,也会导致血压值产生变化,位置过高,测量的结果就会偏高,位置过低,血压值也会偏低。
上臂式血压计在工作时通过向臂带充气,以暂时阻断血液的流动,在理想状态下,臂带中的气压与血管中的血压大致相同,但当臂带绑的太紧时,臂带本身会对手臂产生压力,那么测量值+臂带压力≈血管中的血压,也就是说测量值低于真实值;当臂带太松时效果正相反,测量值就会大于真实值。臂带正确的卷绑方式应以手臂之间能够自由伸进一个手指为宜,过松或过紧都会导致血压值出现偏差。
除了臂带捆绑位置与松紧程度会对血压值产生影响,被测量者的姿势也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在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应全身放松,端正坐在桌子旁,使血压流动舒畅。盘腿、下蹲、曲臂、弯腰或手部用力,都会使得血液流动受阻,因此也会导致血压测量值高于真实数值。
手腕式血压计腕带的卷绑就相对容易很多了,不易出现过松或过紧的情况,但测量时的姿势非常重要,当手腕向外旋转时,容易紧张而使血压值升高,正确的方式是让手腕自然放松,约呈45度为宜。另外,由于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常伴有血管末梢系统病变,所以建议有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血压健康,血压计也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家中,成为监测家人健康的必备工具,但我们自己在家中使用血压计之前,一定要熟练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否则会造成测量结果偏低或偏高,这样不仅无法掌握身体的血压健康情况,血压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自己在家测血压不准?可以试试这样做//display.zol.com.cn/657/65727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