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赖进口 家电大市场中国被迫将面板战略化
中国液晶显示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但一直到1984年,仍然没有量产的能力,这一年,深圳中航天马公司建成第一条4寸规格的TN-LCD生产线,770厂建成第一条7寸规格设备较先进的LCD规模生产线,随后深圳先科、深圳晶华,香港康力等纷纷投资建设产线,推动了中国液晶产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一个黄金期的到来。
到2008年,中国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主要企业包括上广电(SVA)、京东方(BOE)和昆山龙腾(IVO),各有一条5代线。随后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打击了发展初期的中国液晶面板企业,上广电资不抵债被25亿元出售给深圳天马,京东方、龙腾也损失惨重。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京东方却意外的选择了一条类似三星、LG崛起的道路,逆市加大投入,连续上马了合肥6代线和北京亦庄8.5代线。
京东方合肥6代线
由于液晶面板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在下滑期投入建设,储备力量,在上升期借势发力,是有史可鉴的思路,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是当时唯一个液晶面板需求仍然在增长的市场。果然在京东方的增资动作后,三星、LG、夏普等厂商纷纷改变技术封锁态度,启动在华建设高世代产线项目。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市场,曾经在很长时间中,完全依赖进口,甚至中国每年的进口物资消费排行中,液晶面板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而位居第四位。在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的不懈努力,以及政策有力支持下,中国液晶显示产业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中国是全球拥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多的主产区,到2015年年底,我国已有8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再加上即将量产的京东方福州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惠科重庆8.6代线以及京东方合肥10.5代线等,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高达12条以上。
据预测,中国的面板产能将于2018年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一,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在液晶面板市场的登顶必将强力提振我国科技产业的信心。
现在就开始欢呼吗?为时过早。要知道无论是核心设备还是生产材料,我们还在依赖进口货;显示技术已经迈入OLED时代,于此,我们和日韩竞品之间还有3~5年的差距。所以,产量上的胜利理性的讲并不十分完美,对于中国显示行业来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去摸索。
综上。我们似乎可以为现代液晶面板技术梳理出这样一条发展线路:“美国订制化产出军工产品,日本产品化产出商业产品,韩国产业化产出消费产品,中国规模化产出普通产品。”所以在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品利润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参与市场争夺的选手也会产生变化,是否可以归结为“技术总是朝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低成本环境在流动”?
参考内容:
<全球液晶战争简史>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