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是继《煎饼侠》之后大鹏的第二部院线电影,从这几年的影视产业现象可以窥见,喜剧电影始终是市场的卖座常客。对于大鹏来说,“喜剧”已经成为了自身标签的一部分,不管是他的《屌丝男士》系列,还是他导演、监制、主演的一系列作品,几乎全是喜剧。
国产影史票房前10名,有8部是喜剧片,喜剧片也是被行业最被看好的制作类型。在之前国产喜剧基本只有几种类别:最老牌的是冯小刚和葛优开创的京味调侃喜剧;宁浩、徐峥、黄渤、束焕等人开创的公路喜剧;最被观众所熟知,奉为经典的就是周星驰和王晶为代表的港式无厘头喜剧;还有在剧作方面称霸收视的本山传媒:农村喜剧。随着《羞羞的铁拳》的票房称霸,开心麻花的爆笑喜剧也开始逐渐地显现出风格。大鹏是否开创出一种新的喜剧风格呢?可能因为大鹏是演员的原因,我们常常忘记这才是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他的电影创作之路也是刚刚开始。
外皮是音乐,内核是喜剧,诉求是理想
《缝纫机乐队》从创作本质上来说,音乐只是元素,喜剧才是它的本质,而理想和情怀是它表达的诉求。从创作规律的角度来看,以理想为诉求的故事模版逃不出:正义战胜邪恶,主角抱得美人归,实现理想、得到救赎,这几种设定。而对于创作人员来讲,好电影从来不在于题材有多独特,如何讲好这个故事更为重要——减少模版痕迹,让故事足够欢乐,在剧情、人物以及台词的设定上冠以自己的喜剧风格,让本来大同小异的东西耳目一新。
对于喜剧而言,要有清晰的故事线,鲜明的人物设定,浓厚的喜剧氛围。《缝纫机乐队》讲述的是小镇集安,一群生活在小镇做着普通工作的普通人因为摇滚梦想聚在一起,组建乐队,办演出拯救大吉他。在人物设定上乔杉饰演的主人胡亮,因为热爱摇滚,为自己的家乡集安是“摇滚之城”而骄傲。为了守住这份骄傲,胡亮花下重金聘请了大鹏饰演的乐队经纪人程宫来帮助自己,让政府看到摇滚并没有死去。故事听起来非常热血,从剧作结构看这是经典的三幕剧,而电影叙事详略的选择就变得更为重要。
《缝纫机乐队》的故事难点在于如何把控简单和复杂之间的平衡度。故事的走向要明确单纯,因为人物众,还需要把每个人物的外部环境和内心变化交代清楚。并且为了故事的精彩度,主题事件和人物命运的波折也要具备。而故事的表达元素是关于摇滚乐,所以还要给语言包袱和音乐段落发挥空间,所以表达效率对于这部电影很重要。
这就考验叙事者对于故事节奏和叙事详略选择的整体把握,在这两点上,《缝纫机乐队》把控得非常好,电台的“捣乱”报警引起电击炸药引出了丽丽的出现就是对主线叙述和人物交代的顺畅设计。关于乐队的成员,用电影里的台词说:“喝大酒的喝大酒,面壁的面壁,未成年的未成年,还有个脑血栓。”而就是这些看似奇葩的人物,为故事带来了副线的发展,丰富了整个故事的看点。也因为不同的年龄、三观和阅历形成了不同的喜剧效果的冲突。人物的存在充满了动机,即满足了功能性,也丰富了故事的可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