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内地“申奥”片格外难产。在人们都推测恐怕是《战狼2》之后,真的是《战狼2》,又引发了大面积嘲讽。
迟迟不能决定送选影片,这件事本身就耐人寻味。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认为《战狼2》就代表了官方的趣味。其实这也不准确。官方又不是一个声音一个大脑一个有固定程序的AI。直到10月6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官方正式公布2018年第90届奥斯卡外语片提名名单,内地“申奥片”才第一次浮出水面,或许侧面说明了官方的纠结。
《战狼2》就是这么一部纠结的电影。在中国制造了57亿的票房神话,但在海外上映遇冷。以“爱国”热情席卷大批粉丝,却也被另一部分影迷质疑其艺术性,吴京和诺兰的“中美导演对话”,也在一片吐槽中直接取消。在影片的票房狂潮中,“我不喜欢”的声音既罕见又微不足道,但当《战狼2》真的代表内地冲击奥斯卡,硬糖君惊讶地发现:反对的声浪竟然远高过支持者。 究竟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里程碑,还是高级版的“手撕鬼子”,对于《战狼2》的讨论,因为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实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而成为一种类似于“信中医还是反中医”的站位问题。屁股决定脑袋,且动辄就要互扣大帽子。
抛开政治立场谈《战狼2》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但谈谈是否适合去奥斯卡,我们不妨一试。
作为“美国金鸡奖”的奥斯卡
奥斯卡到底要什么?先要看奥斯卡是什么。
奥斯卡全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其实是个美国本土电影奖,跟咱们的“金鸡奖”差不多一个意思。他们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咱们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都是专家评奖。
握有奥斯卡生杀大权的7000名评委——他们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都是小有名气的演员、编剧、制片人等行业大牛。
最大限度影响这7000人的决策,便是奥斯卡公关活动的主题。一部电影要冲击含金量最高的最佳影片,起码也要千万美刀上下。
以前在好莱坞盛传一句话:征服老年白人男性,路就走了一半。但随着“政治正确”在好莱坞变得前所未有重要,今年《月光男孩》勇夺小金人,“多样性”越来越成为奥斯卡的金针,号称成员来自57个国家,其中四成是女性,三成是非白人。
在这届评委会的扩招中,就有超过20位华人电影人,包括张曼玉、姜文、梁朝伟、刘嘉玲、范冰冰、甄子丹、温明娜、黄荣亮等入选演员部门;陈可辛、许鞍华、杜琪峰入选导演部门;冯小刚入选编剧部门;赵小丁入选摄影部门;顾长宁入选音效部门。 那么新增了这么多华人评委是不是对国产片“冲奥”有点用呢?其实虽然是史上最大规模扩招,但稀释到7000个评委里,影响力也很有限。而且,华人评委就一定会投给国产片吗?
与戛纳、柏林、威尼斯三大电影节相比,奥斯卡从未停止因为逼格不高而为人诟病,但却始终屹立在事实上的电影权力榜之巅,也被国人当成电影圈“奥运会”一样的存在。
这是美国电影工业的力量,也是通俗电影的力量。它趣味主流,惩恶扬善,三观倍儿正,从这几年的最佳影片都不难看出其传播美国正能量的导向性。
而由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褒奖的更多是出品国家而非单个影片,所以各国选送影片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本国主旋律色彩。每个国家推选一部最优秀作品申报的“硬性规定”,也注定让送选影片都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
因此,批评我们的送选片过于“官方趣味”,其实没说到点子上。大家都是代表了“官方趣味”,只是“官方”们的爱好不同罢了。
总体来说,奥斯卡就是一个弘扬美利坚主旋律,歌颂美国梦的奖。有人嫌他无聊,但更多人爱它政治正确的万丈光芒。那是主流的光芒,是“咱们人民有力量”的光芒。而像戛纳那样推崇多元价值的小奖,是填补不了孤独和怀疑的黑洞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狼2》显然是最适合奥斯卡氛围的。如果说世间能有什么可以与美国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那当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啦,主旋律一家亲啊。
